
追求數字轉型,是許多公司的目標,永進機械總經理陳伯佳卻有更遠大的企圖心,希望帶著供貨商、協力廠一起轉型。這位新任的公會理事長,要如何激勵產業共同打拚?眼前之路任重道遠。
永進機械總經理陳伯佳;黃菁慧攝。
2022年10月,臺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工業同業公會,推舉永進機械總經理陳伯佳出任第六屆理事長。初次見到陳伯佳,常被他下顎一叢濃密的大胡子吸引,雖然胡子已經半白,但具有美國會計師資格的陳伯佳,其實還不到50歲,是工具機公會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理事長。
永進機械成立于1954年,生產各式復合加工機及控制車床,是臺中工具機聚落的大廠。創立近70年,永進一直十分低調,身為第三代接班人的陳伯佳,進入永進近20年,但在接任公會理事長之前,鮮少在媒體曝光。
雖然不太習慣站在鎂光燈下,甫接任理事長的陳伯佳,卻迫不及待在諸多公開場合對外界宣示,工具機暨零組件產業的數字轉型,是公會現階段的重點工作,唯有透過整體供應鏈的數字升級轉型,才能提升臺灣工具機業的國際競爭力。
建立供應鏈數據庫
永進機械本身就是一個數字轉型的典范。自2006年導入「豐田式生產管理系統」(Toyota Production System,TPS),近年更依據「永續經營,成為最有附加價值的工具機廠」的企業愿景,推出智慧自動化、智慧設備、及智慧管理共三大策略,追求實時依照訂單需求,進行少量多樣的生產,提供顧客最高質量的產品及最有效率的服務。
陳伯佳強調,除了自己數字轉型,永進也希望供貨商一起升級,花了四年建立「供應鏈管理數字平臺」,整合所有的信息,包括下單交貨的信息、未來幾個月的訂單等。
與永進合作的近四百家供貨商,可以將生產的數據上傳到這個平臺,雙方清楚地看到生產進度、交貨日期、質量檢驗結果等等!缸尨蠹也灰儆脗髡,所有的溝通都在系統平臺上進行,」陳伯佳說。
信息串連后,生產效率就可大幅提升。舉例來說,過去在生產過程中常發生欠料的問題,有了實時信息,可以快速反應,如果A供貨商沒貨,就立刻調B供貨商的料件支持,便能提高如期交貨的比例。
另外,現在制造業面臨碳中和的挑戰,廠商都希望能快速把碳費或碳稅的數據填寫給客戶。過去用紙本很難實時掌握信息,而如今在生產過程中,就可以把碳排放的計算信息納入,快速、透明,也讓相關決策有了具體依據。
SAP全球副總裁、臺灣總經理陳志惟觀察,陳伯佳對數字轉型的概念非常清楚,知道怎么把工具機生產的相關數據串接,讓生產流程標準化、再復制,理念明確而且有很強的執行力。
以溝通化解矛盾
但就跟所有推動數字轉型的企業一樣,最需克服的就是「人」的問題。
尤其許多資深員工都會覺得,過去事情都是這么做,幾十年下來也沒有出什么問題,為什么要轉型?
「我知道這些經驗很有價值,但經驗的累積是來自于你經歷過的事;那你沒有經歷過的事情呢?」陳伯佳都是這樣響應內部的質疑。他強調,資深同仁的專業經驗是公司的核心,但能不能在這個核心之上,再建構一些創新手法?
就像現在臺灣的工具機產業還是常被客戶質疑為什么無法達到日本或德國的水平?必然是有些不存在過往經驗的特質。 而數字轉型就是要把過去做事的方法,變成一套可以復制的原理原則,找出「做任何事情的優化方式!
除了內部的溝通外,能串連外部的供貨商共同配合,其實也很花功夫。在推動「供應鏈管理數字平臺」之初,陳伯佳親自拜訪了四十多家大型供貨商,除了溝通理念外,也想了解上游廠商在使用這個系統時,碰到了哪些問題?
過程也要不斷協調折沖,一方面所有的采購信息統統進入系統,不愿意配合的廠商就拿不到訂單。但永進也會顧及數字落差,因此系統由永進建置,廠商只要透過賬號密碼就可以使用。若是有任何使用上的問題,也可以隨時提出,由永進的信息團隊協助處理。用母雞帶小雞的精神,把整個數字轉型鏈串接起來。
永進機械的數字轉型還有另外一項特色,就是全公司從上到下共同參與的「活化運動」。
五年前開始,永進將全公司750位員工拆成49個小組,進行年度競賽,針對目前的工作內容或是未來公司的發展策略,提出創新的做法。
陳伯佳強調,數字轉型對于公司的成長不能只有大步邁進,更應該是跳躍發展。把既有的行事方式數字化還不夠,更需要把創新的數字方式當做手段。
舉例來說,過往公司同仁出差的時候,要把出差的時間、地點、拜訪對象及行駛里程填于紙本,以申請油資補助,后來就有人提出,可以設計一個APP,把數據的填寫轉到在線。
這的確是一項數字變革,但能不能有更跳脫的做法?像是采用一個類似Google地圖的工具,同仁出門時按一個鍵,到達目的地時再按一個鍵,就可以把起迄點、行程時間和公里數全部計算完成!竿蕚兌己芘,但我會鼓勵大家再進一步,協助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陳伯佳說。
力求產業共好
除了致力于自身的數字轉型,接任工具機公會理事長后,陳伯佳還需肩負起帶領整體產業共同成長的重任。
臺灣是全球第七大工具機暨機械零組件生產國,依據臺中市經濟發展局的資料,2021年產值為新臺幣1227億元,約90%都集中在中部地區。過去的優勢是透過群聚效應,具備極高的彈性和反應速度。
但眼前的挑戰是,在質量和精密度不及德國、日本的情況下,又面臨中國大陸和韓國等地的產業崛起競爭,過去這個大家共同賴以維生的生態圈,能否共同轉型成長,才是未來維系競爭力的關鍵。
陳志惟指出,工具機產業一直都是打群架的概念,但是面臨數位轉型的時候,業內還是有不小的落差,如何把大家拉到一致的水平,共組臺灣隊,打國際杯,提升附加價值,「公會的角色就非常重要,理事長更是任重道遠!
「我一向不喜歡講永進機械做得有多好,因為整個產業好更重要,」陳伯佳也反復強調。
工具機公會近幾年來已積極拉動整體的產業轉型,2020年成立技術委員會、2021年發布第一本工具機產業白皮書,都是為了提升整體生態系的數字能力。
現在在新任理事長陳伯佳推動集體數字轉型的目標下,臺灣的工具機產業能否持續保有領先地位,這一波轉型力道,將是未來決勝的關鍵。
文章來源:哈佛商業評論 2023/1月號